据说要搞乡村振兴了,你怎么看?
乡村振兴?县城振兴!真的要来了。。。
昨日5月6号,中办、国公下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这个政策比较重要,所以还是由我来解读一下。
简化来说就是:
卫星城
搞经济
新基建
引人口
带乡村
总之,这是我国常见的既要又要还要政策:
补齐短板
承接产业
经济发展
商贸网络
消费集聚
职业培训
交通市政
防洪防灾
管道更新
旧城改造
搞数字化
公共服务
教育医疗
养老托育
带动农村
保障三农
交通连接
避免重复
控制债务
宜居宜业
生态友好
低碳环保
放开落户
引进投资
民生保障
试点先行
这相当于校长在主席台上讲话,每个学生都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取人人考上清北复交。
但是县城说,难道我想当差生吗?我不想发展吗?
这明明就是臣妾做不到啊!
你让我好好读书,那我也只能好好读书,最多被打了点鸡血。
那我为什么说这个政策重要呢?
因为我们可以对比2017年开始的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工作,天高皇帝远,没钱没人没资源,一直都是难上加难。
但是这次不一样,为了达到2020年底的全面消除贫困,国家和省市都出了血本。
村村通,就是每个自然村都连接上公路、水电、电话、电视、互联网。
要知道云贵川都有很多村子在大山里,砸进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水利绿化教育医疗垃圾处理,不知道富了多少供应商关系户。
农村赚钱靠种菜养殖,需要良种畜种,村民愿意就给建房补贴大棚补贴,不愿意就直接派人送种指导,卖不出去还帮忙找销路。
对于彻底扶不起的懒汉,直接送吃送喝给钱免费改造旧房。
大家要知道,贫困户标准一般都是家庭年收入3000-5000元,其实除了残疾孤寡等特殊情况,大部分都是懒到极致的混蛋。
但就是这些混蛋,还是被国家帮扶,顺利脱贫。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给了政策,给不给钱?
我的分析是:给的。
但是力度,绝对不会像乡村振兴这么大。
因为下一个任务目标是全面小康,而时间底线是2035年,还早得很,并没有紧迫性。
而且现在乡村振兴仍然没停,同时振兴县城,那么自然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但是省市仍然会对县城倾斜资源。
配合国家大基建的政策方向,县城的旧城改造、道路交通、医疗卫生,必然是会给钱的。
由于目前经济形势不好,各个省份都缺钱,所以最大的机会会在发达省份,比如广东、浙江、江苏。
富裕省份并不是全面富裕,照样有欠发达的城市和县城。
一来财政还有余钱,本来就要先富带动后富,大力发展县城,正好顺其自然加大投资。
二是落后产能的转移,与其搬去中西部,省里也会趁此机会,转移给落后的县城。
而落后省份,本来各个县城都在嗷嗷待哺,砸钱也不会像农村那样立竿见影,省会都地主也没有余粮。
至于鼓励地方债的条款,又和防范爆雷的条款相矛盾,最后还是沦为发达省份的特权。
毕竟大概率,还是只让之前负债少的县城发债。
所以除非国家直接出钱补贴,不然我不相信县城振兴会全国开花。
但是,由于5.5%的GDP发展目标非常艰巨,今年全国都会加大力度搞基建。
对县城来说,基建总会给到,商机仍然存在。
比如修个路种个树什么的,大家万一刚巧碰上了,千万不要错过。
别以为和大家没有关系,我老家浙江的农民,多不喜欢种田,改喜欢种树。
不用打理,不会过期,拆迁也有补偿,种在田里然后出去开挖掘机。
遇到大基建,苗木价格就会飞涨,也能轻轻松松,躺着小赚一波。
你怎么看?
猜你喜欢